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施芳群
出 处:《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6年第1期28-33,56,共7页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Research
摘 要: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是其不良心理的外化体现,且未成年被告人在接受审判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系列心理考验,因此,心理干预对预防未成年被告人再次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审判阶段的心理干预机制当前尚未构建完善。构建审判阶段的心理干预机制,需要引进大批具有专业技能和从业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也应加强对审判人员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对未成年被告人及其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同时,心理干预还应尽早介入,全面介入,向庭前、判后双向延伸;按照规范的程序,在经精心挑选、设计的场所进行;法官和心理咨询师要加强信息交流,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预防未成年被告人再次犯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