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氧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1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彦辉[1] 梁玉磊[1] 张闯[1] 邢海娇[1] 张茜[2] 张佳音[2] 张会珍[1] 马小顺[1] 

机构地区:[1]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00 [2]河北医科大学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年第7期1549-1551,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H2013206245);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计划项目(No.2004010);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计划项目(No.05155)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小鼠行为学与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变化,探讨电针干预对VD的治疗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颈总动脉结扎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复制VD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两批,第1批于造模当日给予电针干预,第2批于造模第3天给予电针干预,并设假手术组、模型组进行对照。电针组选取双侧"足三里"、"膈俞"及"百会"、"大椎",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频率2/80 Hz,每次治疗10 min,连续15 d,观察比较各组小鼠行为学与海马SOD活性及MDA、NOS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模型组学习和记忆成绩均显著下降(P<0.01),海马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MDA、NO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学习和记忆成绩均显著提高(P<0.01),海马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MDA、NO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并且造模第3天治疗效果优于造模当日(P<0.05或P<0.01)。结论电针能够提高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与对抗脑缺血损伤后氧化损伤有关,并初步发现介入干预时间不同,其治疗效应存在差异。

关 键 词:血管性痴呆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一氧化氮合酶(NOS) 电针 

分 类 号:R245.9[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