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窦兴斌[1]
机构地区:[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创作与评论》2016年第6期115-118,共4页Criticism and Creation
摘 要:二人转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著名戏剧家吴祖光认为二人转是“一网打尽”的艺术,它一直在不断地吸取各种艺术的精华,从不封闭自己,能够“化它为我”,不断增加自身的魅力。可见,二人转从形成初期就是一个融合、吸收的过程。其实,二人转形成发展的漫长演进中,吸收了莲花落的曲调风格,植入大秧歌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吸纳了细腻的柳子腔、活泼的凤阳花鼓腔、高亢的梆子腔、委婉的蹦蹦腔、苍凉的京东大鼓等艺术的表现形式。这些兄弟艺术的精髓,浸润在东北二人转的表现形式中,成为其声腔、运作的质素。锣鼓经、梆子腔、武打动作、上场诗也源于其他剧种成熟的样式。东北二人发轫期,就没有离开其他兄弟艺术质的支撑,曾经与河北梆子一起演出多达50年的时间。其他剧种唱腔和表演技巧,其他曲艺的表演剧目成为东北二人转表演剧目改编依据,从诞生及发展的其角度而言,东北二人转生来就是一种敞开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文本具有文本间性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