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焦欣波[1]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4期166-176,共11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号:11XZW015)"延安文艺史料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号:11&ZD113)"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延安时期戏剧文学对《水浒传》的改编,是基于抗战背景下民族"戏曲现代化"艺术改革和重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实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战争、教育、生产服务"的政治目的。这种新的古典小说戏剧改编创作方式和审美范畴,主要通过塑造"新式英雄"、"丑化""阶级敌人"与"美化""人民群众"并广泛运用阶级仇恨模式以及乌托邦式的革命想象,围绕传统故事情节基本框架给予革命意识形态的整合、改造和遮蔽。延安水浒改编戏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戏剧的创作题材和思想内涵,客观上为延安新政权张扬了革命道德伦理依据和政治合法性,成为根据地(解放区)文艺大众化、革命化的经典形态,但这一改编却凸显出革命戏剧对水浒女性形象重构的困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