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历史与未来共振的公众文化教育桥梁——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益文化大讲堂的思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袁志秀 

机构地区:[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江苏南京210017

出  处:《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Journal of Party School of Nanj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KS06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社会发展日趋加速的过程中,人们对博物馆、纪念馆发挥社会教育、公共服务功能的期待与日俱增。而如何找到切合本馆实际、操作性强的活动载体,是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发挥的关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讲座、讲堂这些常见的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形式与场馆公众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精心组织、扎实落实,着力打造了"历史与未来"公益文化大讲堂,以南京大屠杀历史及中日关系史等内容为横轴,以"历史"与"未来"为纵轴,从而构筑一座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公众文化教育的桥梁。

关 键 词:历史与未来 公益文化讲堂 公众服务 

分 类 号:G40-055[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