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翟宁煊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出 处:《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6期36-38,共3页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摘 要:互文性自朱丽娅·克里斯蒂娃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经理论家发展之后在当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悼亡诗词则以其将爱情和死亡融合在一起的巧妙主题在中国古代诗词艺术中独占一席之地。以互文性理论解释悼亡诗词,比较历朝历代的悼亡诗词,悼亡诗词已经出现程式化效应,但于程式化上仍有融入诗人或词人个性的创作,从而使得悼亡诗词得以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 键 词:悼亡诗 互文性 《为薛台悼亡》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