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校“中国梦”文化教育引导个体民族感重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经理 张健华[1] 

机构地区:[1]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出  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295-299,共5页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编号:15JDSZK005)

摘  要:随着私人空间的兴起,私人表达的公共化不仅加剧了社会空间的碎片化,也使更多存在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浮出水面,这就必然会在受众的理解中引发"我"与"我们"的对立。鉴于每个人的"中国梦"都会局限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且容易丧失个体的民族感,中国梦的校园文化教育,就要从中华民族的实践中汲取精神内涵,运用"一个核心"和"四种导向"的建构策略,采用文化沉浸式体验方案,使大学生们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即它的生命延续性和自我超越性。

关 键 词:中国梦 高校学生 民族感 校园文化建设 建构 

分 类 号:D64[政治法律—政治学] G641[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