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仁德”内在理路和逻辑层次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卢兴[1] 吴倩[2]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哲学院 [2]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

出  处:《伦理学研究》2016年第2期17-22,34,共7页Studies in Ethics

基  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西比较视野下的儒家个体观研究"(TJZX12-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协商民主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NKZXA1413)

摘  要:孔子以"仁"为核心建立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使之成为中华传统美德最为核心的观念之一。"仁"是一种对人的生命价值予以肯认与培护的情感,这种情感基于人本性中的道德意识,同时其外推也蕴含着超道德的义涵。基于这种推扩逻辑,本文将儒家之"仁德"归结为立体的四个层面:"个体之仁"、"类性之仁"、"成物之仁"和"本体之仁",这四者之间有机联系、逐层升进,仁爱的对象分别是自我、人际社会、自然界和宇宙本体,四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仁德的推扩原则,这种推扩建基于仁爱之情的感通作用。

关 键 词: 个体之仁 类性之仁 成物之仁 本体之仁 

分 类 号:B82-092[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