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肝储备功能的变化趋势及其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行芬[1] 邓勤智 王银银 叶俊茂[1] 黄建荣[3] 庞中强[1] 周健 

机构地区:[1]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315010 [2]宁波鄞州人民医院 [3]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宁波李惠利医院

出  处:《现代实用医学》2016年第4期482-484,F0003,共4页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基  金:浙江省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A610238)

摘  要:目的观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ICGR15)、肝有效循环血量(EHBF)在选择性血浆置换(SPE)治疗前后的变化趋势,探讨ICGR15、EHBF及变化趋势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乙肝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27例(A组)和乙肝非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40例(B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内科治疗,抗病毒治疗,进行SPE治疗。检测所有入选患者SPE治疗前后的ICGR15及EHBF。用生存函数分析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并记录67例慢加急肝衰竭患者SPE治疗前的ICGR15、EHBF,及SPE后ICGR15上升率、EHBF下降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价SPE前ICGR15、EHBF,及SPE后ICGR15上升率、EHBF下降率的预测能力。结果两组SPE前ICGR15、EHB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SPE后ICGR15、EH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SPE治疗前后ICGR15值、EHB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治疗后ICGR15值较前升高28.61%,EBHF值较前降低39.02%。B组SPE治疗前后ICGR15值、EHB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治疗后ICGR15值升高14.61%,EBHF值降低16.45%。ICGR15、EHBF和SPE后EHBF下降率、ICGR15上升率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734、0.707、0.67。结论 S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ICGR15升高、EHBF降低,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在SPE治疗后ICGR15、EHBF间存在差异,肝硬化组生存率明显低于非肝硬化组。SPE前ICGR15、EHBF,SPE后EHBF下降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SPE后ICGR15上升率预测能力稍差。

关 键 词:肝衰竭 肝有效循环血量 吲哚菁绿15min潴留率 选择性血浆置换 

分 类 号:R575.3[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