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凌晨光[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135-139,共5页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艺术理论与批评的当代形态研究"(项目号:10JJD750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60至80年代,文学研究进入"理论的时代",此时的文学理论为克服印象式批评的弊端,主动向人文社会科学各相关学科借鉴概念范畴、论证逻辑、思维方法和视域框架。文学理论的这种科学化努力一方面使其"理论"品性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却使其"文学"色彩迅速淡化,文学理论汇入文化理论洪流的同时也显现出"非文学化"的倾向。然而,文学理论毕竟难以成为严密的科学,它在自然科学眼中具有"寓言"特质,这恰从另一面显示了文学理论的叙事特性。而承认和正视这一点,将会使文学理论的诸多不可替代的品质得以显现:它的"体验式观察"和"见证式记录"特征,它的建立在"狩猎模式"基础上的、面向未知世界的思维探险,它的因理论的"狡诈"而呈现出来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假定性,皆因自身叙事性的强化而彰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