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金伟[1] 张雅敏[2] 刘子荣[2] 沈中阳[2]
机构地区:[1]天津市西青医院,天津300380 [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出 处:《山东医药》2016年第19期86-88,共3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0576);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4JCYBJC248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荧光显像导航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 ICG)的可行性,并与术前用药进行比较。方法拟行部分肝切除术的肝脏肿瘤患者56例,分为术前给药组24例和术中给药组32例。术前给药组手术前5~14 d在肘正中静脉行留置针穿刺或术前行肝功能储备检查时静注ICG 0.25 mg/kg,5~14 d后行肝切除手术;术中给药组于手术开始时自中心静脉导管推注ICG 0.25 mg/kg,5~10 min后观察。比较两组肝脏肿瘤PDE下表现特点及对术前未发现的微小肿瘤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术前给药组肿瘤区呈现明亮荧光显影,正常肝组织为不显影区域;术前显示肝脏占位病灶24个,术中检出33个;除术前已发现的肿瘤外,另见高亮荧光结节5例,共9个病灶,最小病灶直径约2 mm;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癌15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胆管细胞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混合结节性肝硬化2例。术中给药组肿瘤表现为暗影,与周围荧光显影的正常肝组织边界区别明显,良、恶性肿瘤无明显差别;术前显示肝脏占位病灶32个,术中检出44个;除术前已发现的肿瘤外,另见微小肿瘤7例,共12个病灶,最小病灶直径约4 mm;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癌2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胆管细胞癌2例。结论术前或术中注射ICG在荧光显像导航肝切除术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确定肿瘤边界方面,术中注射ICG更有优势;在确定肿瘤性质方面,术前注射ICG更具有优势;两种方法均可发现微小肿瘤,其中术前给药可检出直径2 mm的微小病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