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玉平[1] 陈观尚[1] 王耀光[1] 陈国享 

机构地区:[1]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CT/MRI室,524037

出  处:《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年第2期332-334,共3页Modern Medical Imageology

摘  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66例腮腺占位性病变(共69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于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腮腺肿瘤在不同增强时相的强化特征和强化程度,测量病灶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时图像的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4例腮腺占位性病变67个病灶中多形性腺瘤30例共30个病灶,腺淋巴瘤18例共21个病灶,基底细胞瘤8例共8个病灶,肌上皮瘤4例共4个病灶,恶性肿瘤4例,其中粘液表皮样癌1例,腮腺细胞癌1例,涎腺导管癌2例。平扫时所见病灶均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增强扫描腮腺肿瘤强化特点为:多形性腺瘤的表现是缓慢渐进强化,增强后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腺淋巴瘤早期显著强化和快速流出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基底细胞瘤增强后动、静脉期均有显著强化,两者无明显差别;腮腺肌上皮瘤增强后动、静脉期有轻度强化,两者无明显差别;恶性肿瘤呈延迟显著渐进强化特点。腺淋巴瘤在动脉期的CT值明显高于其他的肿瘤,腮腺各类型肿瘤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测量的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腮腺不同类型的占位性病变在CT增强扫描中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因此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为腮腺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和鉴别提供较多依据,其应用价值不容否定,值得推广。

关 键 词: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 腮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 

分 类 号:R739.8[医药卫生—肿瘤] R730.44[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