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72-78,共7页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计划"关于技术的论述--从马克思到后现代主义"(MY1015)
摘 要:在地质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均变还是灾变,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争论话题。19世纪初开端的科学争论灾变论和突变论为一方,均变论和渐变论为另一方,绵延争论长达近一个多世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新科学事实的发现而产生的新灾变论,掀起了一轮新的均变灾变之争。到八九十年代争论达到顶峰。其中强调灾变或渐变、承认渐变与突变结合的新思想如间断平衡和渐进灭绝等备受关注和争议。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科学方法论格局,丰富了科学思想的内涵,同时还为新的科学思想之争提供了一个合理性的解:地球演化是一个复杂多质的历史过程:局部性的突变表明渐进中有间断;渐进灭绝说明在灾变中渐进的积累。只有具体地、多样性地看待地球现象和地质事件,兼顾均变论和灾变论,在具体的、局部的场景中把握和分析,才能比较全面和科学地说明地球演化的历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