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锦伟[1] 王剑[1] 谢渭芬[1] 

机构地区:[1]长征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03

出  处:《中华消化杂志》2016年第6期430-43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摘  要:肝纤维化多继发于慢性肝损伤之后,为肝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其特征是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在肝脏过度沉积,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目前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因此,早期诊断和量化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学检查因其客观、无创、真实还原、可重复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最简单易行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MRI 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不局限于肝形态学检查,还可以从血流、弹性、代谢、功能等多个方面加强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认识,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日益凸出。MRI 除常规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之外,还有不少特殊序列可用于肝纤维化诊断,现就近年来应用于肝纤维化诊断的磁共振新技术作一综述。

关 键 词:肝纤维化程度 早期诊断 磁共振成像技术 应用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新技术 慢性肝病 临床意义 

分 类 号:R575.2[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