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晓[1]
出 处:《人文杂志》2016年第7期1-8,共8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哲学史"(11AZD05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德意志意识形态>思想解析"(12JJD710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人文科学的基本原理研究"(2012BS004)
摘 要:思辨是朝向绝对性的,必定要经受矛盾、反转并实现自我超越,以此构成了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之间的反思性关联。反思作为经验向概念、存在向本质的回归,建立了经验自身的内在统一性,把经验的外部给予转化为内在本有,实现了经验的自在自为,从而构成了哲学的体验方式。而经验的内在化完成了概念的具体的普遍性,这是"思想的客观性"的真实意义。从康德的知性、实践理性到反思判断力,再到黑格尔的思辨理性与马克思的历史实践,展现了反思的不同层级,构造了经验与概念、存在与价值之间的连续性,呈现了普遍性的具体化过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