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游[1] 张新岭[1] 孙友然[1] 焦永纪[1]
机构地区:[1]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出 处:《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4期166-170,共5页Theory and Reform
基 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策研究(2015ZDXM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就业能力概念的提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理论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的影响日益扩展。新世纪以来,就业能力理论的研究有三条主线,即关于就业能力实质的研究、关于就业能力形成路径的研究和关于就业能力作用机理的研究。随着对就业能力认识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都越来越重视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开发,实施了许多就业能力开发的政策和规划,效果非常显著。研究和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对于我国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外成果提出了对于我国当前就业能力相关研究和开发实践带来的启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