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海南大学法学院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出 处:《江海学刊》2016年第4期147-152,共6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海南大学中西部计划学科重点领域建设项目"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完善与创新"(项目号:ZXBJH-XK016)资助
摘 要: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以流转制度为核心的现代化变革已成为农地改革的核心之一。《农村土地承包法》与《物权法》的相关规定表面紊乱但内部具有共通性,在符合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相关流转规则的解释应当秉承"还权于民""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的基本理念,尽量认可流转的效力。从既有规定与司法实践看,凡是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允许的流转方式,如转包、互换等,"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则上均可采纳同样的方式进行流转。但是,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具体流转时均有自身的特殊性:前者转让需经发包人同意,且限于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前者入股限于"农业合作生产经营"的合伙关系;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9条的规定,后者以任何流转方式流转均以登记或者取得相关权利证书为前提。此外,虽然法无明文规定,但两类土地承包经营权均能以债权性流转方式流转,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尚不能设立抵押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