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夏滟洲[1]
机构地区:[1]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出 处:《人民音乐》2016年第7期51-54,共4页People’s Music
基 金: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古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与中古伎乐的转型>(项目编号:11BD041)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古时期是中国文化最为引人注目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生重要转折时期,更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音乐文化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音乐型态也在改弦更张,中国音乐历史经历了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向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的转变①以及经由“金石之乐”向“金不如丝”、直至过渡到“丝不如竹”的音乐接受观念的嬗变。主导这一切且出现不同于以往的发展途径的现象,在于当时社会政治秩序和经济结构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以音乐为职业的乐人制度的存在。换言之,在魏晋时期,一个系统、完整、严密的良贱乐人阶层开始形成,并于南北朝时期系统化、法典化,至隋唐时期趋于完善。本文试图对分期、乐人和制度等概念加以分析,从而为中古乐人社会身份的生成与歌舞伎乐的演化等问题展开研究,提供铺垫。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