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一楠[1] 李君[1] 于滋润 韩越杨 马琳[1] 杨庆晓[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一科,吉林长春130041

出  处:《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年第6期1036-103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摘  要: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发病机制目前争议较大,大部分学者认为主要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表现为伴随或者不伴随有自主神经功能或感觉神经障碍,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常累及脑神经。中国发病率0.8/10万,国外发病率0.6/10万。不受季节、性别、年龄的限制,男性高于女性,且多为青年。

关 键 词:发病机制 四肢对称性 周围神经病 免疫介导 神经节苷酯 神经障碍 神经节苷脂 循证医学依据 前驱感染 弛缓性瘫痪 

分 类 号:R745.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