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方法与中国哲学思维的关系及其影响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余志为[1] 

机构地区:[1]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7期69-73,共5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西书写体系的认知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5XXW002)的研究成果

摘  要:本研究旨在理解大数据的内涵及其影响,将中西哲学文化比较和麦克卢汉新媒介研究方法纳入大数据的讨论范围,文章从大数据的特点、方法、价值以及相关质疑等深入理解大数据,结合舍恩伯格提出的大数据思维方法的三大转变,即强调整体而非细节、重视事物的模糊性价值以及"相关关系"先于因果关系,分析它与美国哲学家安乐哲和郝大维提出的中国传统思维的动态宇宙观和"关联思维"的关系,试图将大数据与中国思维放在思维方式的层面进行考察。本文认为大数据时代可以从中国传统智慧中发掘更多可利用的经验和方法,从中预见大数据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机遇、问题以及对策。

关 键 词:哲学思维 比较哲学 大数据 数据流 

分 类 号:B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G201[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