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晓雁[1] 佟琳[1] 罗强[1] 徐飚[1] 赖米林[1] 王蕾[1]
机构地区:[1]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乳腺科,广州510370
出 处:《广东医学》2016年第16期2454-2456,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细菌感染在该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组织块、脓液、分泌物等标本,经培养分离后再鉴定,并用K-B法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 19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标本提示细菌阳性,阳性率为34.8%。其中49例分离出棒状杆菌,占74.2%(49/66),以水生棒状杆菌、微小棒状杆菌为主。通过延长培养时间、改善培养条件、留取脓肿周围组织等方式,棒状杆菌阳性率逐年升高。此外培养阳性率较多的细菌还有表皮葡萄球菌11例(16.7%),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3.0%),铜绿假单胞菌2例(3.0%)。结论棒状杆菌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研究棒状杆菌的致病机制,对该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关 键 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病原菌 棒状杆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9.18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