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常静玲[1,2] 王爱琴[1] 李胜利[3] 卫冬洁[3] 张庆苏[3] 汪洁[4] 高颖[1,2]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1007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中医证治重点研究室 [3]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听力语言科 [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
出 处:《环球中医药》2016年第8期1020-1023,共4页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07276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603)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综合康复干预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特点,探索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证候评价方法,及其证候与症状的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观察性研究,针对中风后失语患者,采用辨证针刺治疗+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内科基础治疗为干预手段,针对49例中风后失语患者,在入组当天、干预1个月、3个月随访3个时点进行证候学和症状学观察。结果在3个时点,气虚血瘀、风痰瘀阻、肝肾阴虚+气虚血瘀三类证候分别居于首位,瘀作为主要病理因素,贯穿始终。中风后失语患者入组时以语言謇涩、错语、健忘、舌红、表情淡漠、偏身麻木、神情呆滞为主要症状,即语言症状与健忘、表情淡漠、神情呆滞等认知功能障碍同时发生;经过1个月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干预后,患者的语言謇涩、错语症状明显改善,同时,健忘、表情淡漠、神情呆滞所占比例亦有不同程度下降。在3个月后随访中,错语和神情呆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结论中风后失语患者病程发展过程以气虚血瘀、风痰瘀阻、肝肾阴虚+气虚血瘀三类证候为主,瘀作为主要病理因素,贯穿始终;语言功能与其他认知功能之间相互影响,且中医证候学与症状学观察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为中风后失语的未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0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