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参与率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歧视的影响——基于CHIPS数据研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雅丽[1] 张锦华[1] 吴方卫[1] 

机构地区:[1]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200433

出  处:《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第8期34-48,共15页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要素歧视经济溢出与可持续增长"(编号:71203129);2013年度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编号:13SG36);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农村剩余劳动力价格扭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CXJJ-2013-474)

摘  要: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带来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受到的歧视正在发生改变。本文根据2002年和2008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构建农村转移劳动就业歧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农村转移劳动力受到的就业歧视下降,"户籍制度"的作用在逐渐减弱,而市场调整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在发达地区受到就业歧视程度的下降速度大于欠发达地区,在中高收入行业的就业歧视上升,低收入行业就业歧视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建议放松制度约束,提升市场自身发展对劳动力的调节机制,以市场为主导,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参与城市就业的意愿,刺激劳动参与率的后发潜力,延长人口红利效应,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关 键 词:农村转移劳动力 劳动参与率 就业歧视 制度约束 CHIPS数据 

分 类 号:F249.2[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F323.6[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