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2]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 处:《中国学校卫生》2016年第8期1250-125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基 金: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20 4年度委托课题(mjzxwt1407);广西医科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GXMUYSF2014045);广西高校高发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资助
摘 要:目的探讨医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为预防医学生手机成瘾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广西某医学院校1 01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成人依恋量表、自我同一性量表、手机成瘾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医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6.57%,手机成瘾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均高于非手机成瘾组(t值分别为2.809,7.312,P值均〈0.01),现在的自我投入得分(15.38±3.06)低于非手机成瘾组(16.34±3.40)(t=-2.839,P〈0.01)。相关分析显示,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自我同一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2,-0.150,P值均〈0.01),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手机成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6,0.369,P值均〈0.01),自我同一性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r=-0.198,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依恋焦虑正向预测手机成瘾(β=0.522,P〈0.01),依恋回避对手机成瘾的直接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完全通过自我同一性影响手机成瘾,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效应值=0.115,P〈0.05,95%CI=0.108~0.126)。结论成人依恋和自我同一性是手机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自我同一性在依恋回避和手机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分 类 号:B844.3[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R395.6[哲学宗教—心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9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