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 [2]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 [4]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州350007
出 处:《当代修辞学》2016年第5期22-36,共15页Contemporary Rhetoric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官方话语研究"(编号:13BX W 05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外语教师评课话语实景认知研究"(编号:11Y JC 740075)的资助
摘 要: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中西哲人先贤的修辞观异同。研究发现:1)古代中西修辞传统均重视事物的两面性,但西方修辞注重形式逻辑,更强调事物的二元对立;而中国修辞则注重辩证逻辑,更重视矛盾的对立统一及其相互转化;2)古代修辞研究危机有二:一是人们通常认为修辞具有欺骗性和操纵性,因此未引起古代文学和哲学研究的重视;二是中西修辞都蕴含着无形的、超越时空的、和谐统一的思想,而近代西方修辞越来越强调异与同、单一和多元等二元对立的思维;3)与前苏格拉底学派一样,鬼谷子时期的思想家也开始审视思维,研究话语修辞。相似研究和对比研究的结合有助于激活异同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是古代中西先贤讨论和推理方法的共通之处;4)鬼谷子和前苏格拉底学派均重视倾听和自我反省。鬼谷子继承了道家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并运用示例、类比和古训去教化他人。而前苏格拉底学派则坚持二元对立思维,并把普通大众之见与永恒真理区分得泾渭分明;5)鬼谷子和柏拉图思想都反对基于表象和或然性的辩论,二者既关注事物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又赞同统一、整体、万物和谐的观念,且柏拉图比鬼谷子更强调听说者之间的对话互动;6)鬼谷子与亚里士多德均认同真理的逻辑、定义和辩证法。鬼谷子认为对受众精神状态的洞察源于说者的自我表现意识,在与上级或尊长对话时,可适当低调陈述并有策略地保持沉默;亚里士多德则强调礼节、审慎、社会秩序和公民美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