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冠文[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古籍所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29-36,共8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谢灵运诗文编年校释"(2014BWY002)
摘 要:近年来,研究者常常将钱锺书与陈寅恪等现当代学者比较,并对他们的文字的思想性、学理性和系统性等进行短长较量。由于对相关问题缺乏客观评判标准,这类大而化之的比较可能会变成各执一词。其实,钱先生论著涉及的很多议题发端自清人,也为近现代以来的学人所共同关注。如在六朝文学研究范围内,可以将其对于六朝文本和相关"文笔"、骈散和南北朝文学高下等范畴的论述,置于清代以来的学术发展背景中,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之上作一些宏观考察,以更客观地把握钱先生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切实体会他的六朝文章论在学术史上的承续和超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