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文

作品数:21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谢灵运《大唐新语》今本南朝诗歌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史学理论研究》《浙江学刊》《学术月刊》《中华文史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胡笳与蔡琰
《文史知识》2024年第10期49-58,共10页吴冠文 
说起笳,今人虽未能对其形貌作出确切指认,但一般认为是管乐器,类似于筚篥等依赖喉咙发音的少数民族乐器,它在中国古代最初是作为帝王出行仪仗鼓吹用乐器而被记载。《乐府诗集》卷二一“横吹曲辞”云:“自汉已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其后...
关键词:《乐府诗集》 蔡琰 北狄乐 横吹曲辞 鼓吹署 汉武帝 
南朝书札中山水书写的文献问题与文学评价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4期215-215,共1页吴冠文 
南朝包含模山范水内容的书札在中国文学史上向来颐引人关注,其中的山水书写最被后人称许的特征有二:一是变之前山水书写的允长滞涩为素潜简练;二是变之前山水书写的酷不人情为融情于景。若在这类书札的讨论中乘持文献学与文学研究相结...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艺文类聚》 文学评价 融情于景 断章 文献流传 模山范水 书札 
南朝书札中山水书写的文献问题与文学评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00-109,共10页吴冠文 
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谢灵运全集编年笺注”(项目批准号:21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朝包含模山范水内容的书札在中国文学史上向来颇引人关注,其中的山水书写最被后人称许的特征有二:一是变之前山水书写的冗长滞涩为素澹简练;二是变之前山水书写的酷不入情为融情于景。若在这类书札的讨论中秉持文献学与文学研究相结...
关键词:南朝书札 山水书写 文献问题 文学评价 书仪 
朝市与佛境:钟鼓之声佛教意蕴的生成及发展被引量:4
《东南学术》2017年第5期196-202,共7页吴冠文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谢灵运诗文编年校释"(项目编号:2014BWY002)
晨钟暮鼓是我国古代极富文学意味的声音景观,这个成语的解释者往往会首先揭橥它的佛教源头,甚至追溯至唐人李咸用的诗篇。而唐诗里钟鼓之声宗教意蕴的文学表现一直较受学界关注。但若整体观照我国古代(尤其是六朝至赵宋)关于钟鼓之声的...
关键词:法鼓 佛钟 晨钟暮鼓 朝市 佛境 
钱锺书六朝文章论的承续与超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29-36,共8页吴冠文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谢灵运诗文编年校释"(2014BWY002)
近年来,研究者常常将钱锺书与陈寅恪等现当代学者比较,并对他们的文字的思想性、学理性和系统性等进行短长较量。由于对相关问题缺乏客观评判标准,这类大而化之的比较可能会变成各执一词。其实,钱先生论著涉及的很多议题发端自清人,也...
关键词:钱锺书 六朝 文章 学术史 超越 
《玉台新咏》在文学史上的误读及其思考
《东南学术》2016年第3期163-170,共8页吴冠文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谢灵运诗文编年校释"(项目编号:2014BWY002)
《玉台新咏》是南朝以"艳丽"著称的诗歌总集,其在梁陈之际并非一个绝对特异的存在,而是数部以"艳丽"为主要特色的诗集之一。但随着其他诗集相继失传后,《玉台新咏》常被视为《文选》的对立面或"宫体"的代表来进行论述,以致逐渐被曲解,...
关键词:玉台新咏 艳歌 文选 宫体诗 
罪恶与清官:说唱词话中的包公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第2期107-117,共11页伊维德 吴冠文 
源自宋人包拯的包公这一文学角色,在1250至1450年间曾出现于各体通俗文学作品中。二十世纪以来,有关包公的话本、杂剧和戏文广为人知,屡经探讨。而关于包公的词话直到1967年始在嘉定附近发现,这些词话影印出版之初曾引起过相当的轰动,...
关键词:包公 词话 罪恶 清官 杂剧 
庙堂与山林之间:晋宋之际谢灵运的出处进退历程被引量: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5-61,159,共7页吴冠文 陈文彬 
作为魏晋的最后一位名士,谢灵运始终徘徊于仕隐之间。一方面谢氏在氏族势力由盛而衰的晋宋易代之际,虽时过境迁仍有建功立业的理想,这种人生取舍很大程度上有其家世、才学背景等影响因素在,以至于性喜的山林也无法熄灭他几乎与生俱来的...
关键词:六朝 庙堂 山林 谢灵运 王羲之 陶渊明 
论六朝诗歌的批评与整理在明代中期的兴盛被引量: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1-60,共10页吴冠文 
教育部古委会资助项目(教古字[2007]024号)
六朝诗歌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大多数时期被视为另类,相应于较低评价的是作品散佚严重。这种状况在明代中期有了很大改观,出现了肯定性批评和创作上的群众性效仿,嘉靖前后还兴起了编纂六朝诗歌总集的热潮。考察这些新动向并推原其因由,...
关键词:六朝诗歌 批评 整理 明代中期 
徐渭的戏曲评点与明代文学思想的新变被引量:2
《学术月刊》2012年第10期117-125,共9页吴冠文 
中国古代戏曲创作早在元代即已繁盛,戏曲批评则起步较晚。综观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发展史,戏曲批评滞后于创作这一局面的改观得益于明代李开先、徐渭、王世贞、李贽等人对戏曲价值的重新认识,是明代文学新变思想的产物。作为明代中期之...
关键词:徐渭 戏曲评点 真性情 文学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