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冠文[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古籍所
出 处:《东南学术》2017年第5期196-202,共7页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谢灵运诗文编年校释"(项目编号:2014BWY002)
摘 要:晨钟暮鼓是我国古代极富文学意味的声音景观,这个成语的解释者往往会首先揭橥它的佛教源头,甚至追溯至唐人李咸用的诗篇。而唐诗里钟鼓之声宗教意蕴的文学表现一直较受学界关注。但若整体观照我国古代(尤其是六朝至赵宋)关于钟鼓之声的书写历史,可以发现今人所熟识的钟鼓之声宗教意蕴的生成,乃至"晨钟暮鼓"或"暮鼓晨钟"之类程式化的文学表现,曾经受到官方钟鼓报时警戒制度、佛教仪轨等合力的作用和影响。在晨钟暮鼓这一诗意与佛意相融的典型意象的生成演变中,对鼓声、钟声、朝暮鼓和朝钟暮鼓等声音景观的复杂变迁,以及这些声音景观所含蕴的不同的思想文化寓意——从熙熙攘攘的朝市到清空寂静的佛境进行考察,不但可以见出宗教对文学的影响,也可管窥我国古代文学在寺庙建制、佛教仪轨等层面所可能具有的启发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