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歌

作品数:152被引量:12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云和胡大雷熊啸李雪岩崔海正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曹丕拟汉饶歌《临高台》寓意索解
《文史知识》2024年第5期34-40,共7页钱志熙 
《临高台》是汉短箫镜歌十八首中的一曲,现存署名为曹丕所拟的《临高台》,其歌词上半改写自饶歌《临高台》,下半改写自相和歌辞瑟调曲《艳歌何尝行》。三首诗如下。
关键词:艳歌何尝行 瑟调曲 曹丕 临高台 相和歌辞 改写 
谢士强山水画作品 曲砌虚庭
《书画艺术》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谢士强 
曲砌虚庭,玉影半分秋月。艳歌芳酒,夜深醉踏长虹。——顾文斌题怡园玉虹亭顾文彬题的怡园玉虹亭楹联,出自宋诗人周密的《过秦楼·绀玉波宽》:“绀玉波宽,碧云亭小,苒苒水枫香细。……曲砌虚庭夜深,月透龟纱,凉生蝉翅。看银潢泻露,金井...
关键词:艳歌 词境 过秦楼 波宽 儒风 字字珠玑 诗意盎然 怡园 
发现另一个南京——叶兆言长篇小说《仪凤之门》速评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23年第5期160-167,共8页王冰曦 刘川鄂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以来,叶兆言一直都在书写南京,曾为这座城市写下过《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等中篇小说集、“秦淮三部曲”《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很久以来》《刻骨铭心》等长篇小说,写过非虚构城市传记《南京传》,他...
关键词:叶兆言 泊秦淮 非虚构 艳歌 《很久以来》 历史文化名城 长篇小说 三部曲 
河湟“花儿”与江南民歌口头程式研究(五)
《群文天地》2021年第2期38-42,共5页杨生顺 
(九)“隔”类冯梦龙《山歌》卷四山歌云:隔河看见子一团花,走到门前满面麻,若要隔河听渠做点私情事,世间那得更个长鸡巴。冯氏用原汁原味的吴语方言,记录下了这首明代的吴歌。这首民歌,具有五个特征:一是四句头山歌;二是一、二、三句押...
关键词:口头程式 冯梦龙 《山歌》 艳歌 吴歌 四句头 山歌 原汁原味 
长安道
《财新周刊》2020年第11期119-119,共1页唐克扬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自己就是这样,不止一次地奔波在长安道上。他算广义上的长安人。两岁那年,祖父白锂便...
关键词:乐府歌辞 白居易 艳歌 无始无终 长安 朱颜 余生 
汉乐府《艳歌罗敷行》文体考论被引量: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96-105,共10页周苇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代文学与三楚文化关系研究”(15BZW008)
从文体的角度审视汉乐府《艳歌罗敷行》,发现:1.乐府旧题《艳歌罗敷行》与《陌上桑》是两首完全不同的曲子,表现在歌辞形式上一个是整齐的五言诗,一个是回环重复的三、三、七这样的长短句。五言《艳歌罗敷行》是乐府旧题《艳歌罗敷行》...
关键词:乐府旧题 《艳歌罗敷行》 《陌上桑》 以诗为赋 文体渗透 
《陌上桑》解读被引量:1
《语文月刊》2019年第4期53-57,共5页陈一平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的知名度很高,但可能有人不知道“陌上桑”并不是它原来的名字。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所撰《宋书·乐志》,题为《罗敷·艳歌罗敷行·古词(三解)》,属“大曲”一类。
关键词:《陌上桑》 解读 汉乐府民歌 知名度 罗敷 沈约 古词 艳歌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袁编论述离开《艳歌》时代风俗人情背景夸夸其谈
《好家长》2019年第3期235-236,共2页徐瑾 李士金 邓梦娟 江雨寒 戚安文 陶相宇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大学课堂要发挥老师和学生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关键在教师,正如一个国家搞得好坏,关键在皇帝的“道德素质能力”一样。编写一本文学史也是如此。袁编云:“收录在杂曲歌辞中的《艳歌》描绘...
关键词:云宵 中国 关键 能动性 艳歌 神界 文学史 课堂 
岳林修斯诗两首
《参花(上)》2017年第11期65-65,共1页岳林修斯 
相思病 痴心难相厮守处,已是柔情似水流; 孰未曲阑楼前面?不亦汩鸿人江湖。 倩谁人家烟村后?望中云深雁字路; 先前道有人曾住,念个桃花人面否?
关键词:修斯 盟山誓海 相思病 中酒 你侬 人素 人生如寄 我侬 艳歌 夭桃 
艳诗:名称由来及负面评价被引量:6
《求索》2017年第5期137-143,共7页熊啸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亚汉诗史初编"(14AZW007)
"艳诗"之名由南朝时期的"艳歌"演化而来,艳歌本因曲调之"艳"而得名,但在当时的批评语境中,其"艳"实兼有曲调及内容两层含义,艳诗继承其名,其"艳"则表现在内容与文辞两个方面。不论艳歌或艳诗,二者在"艳"的具体含义及表现上皆与儒家观念...
关键词:艳诗 艳歌  儒家 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