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邦武[1]
出 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23-32,共10页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13XKGJ014YB)
摘 要:在《刑事诉讼法》经历两次大的修改后,刑事庭审方式实质化改革并没有实现应有的制度预期。其中,刑事证明责任制度供给的不足,是重要的阻滞性因素之一。究其根由,则在于:一方面,受制于当下的证据知识体系及国家优位的治罪式司法理念,主流刑事证明责任理论尚存在研究对象模糊、理论碎片化及研究方法的路径依赖等理论错位;另一方面,刑事证明责任理论与既定诉讼体制的交互影响,又使刑事证明责任本身存在制度阙位或者越位。刑事证明责任制度完善的可行性路径是:回归刑事证明责任的应然法理,在理论与制度的新型整合中,经由司法解释,转变司法理念,更张诉讼体制,修缮制度体系,以弥合制度漏洞,并导正其中的阙位与越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