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宗辉[1]
出 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85-88,96,共5页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摘 要:痞子形象开初并不是武侠小说的叙述重点,直到王度庐《卧虎藏龙》中的刘泰保、金庸《鹿鼎记》中的韦小宝的出现,痞子才作为新旧武侠小说的典型人物,逐渐嵌入文本接受者的思维逻辑之中。痞子作为独具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其言行举止不仅是在传递一种文本理念,或是对严肃文学所标榜的价值、理想等崇高事物的解构,而且是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痞子在武侠小说中大放异彩,既可看作文本叙述领域的开拓,又可视为叙述者的一种情感寄托与价值期许。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2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