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林》的演变:经典的形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新苗[1] 

机构地区:[1]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

出  处:《文艺研究》2016年第10期114-123,2,共10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京剧史料学"(批准号:10CB074)成果

摘  要:李少春自编自演的《野猪林》经历初版、51版、59版、四团版、电影版等诸多版本演变,在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上不断完善。李少春从真实体验人物内心出发,运用各流派技巧和借鉴其他艺术手法,成功塑造出迥异于以往武生行当的林冲舞台形象,使这一形象更加丰富化、立体化。该剧成为"十七年"时期经典京剧艺术作品之一。其体现的求新、求变观念和"推陈出新"的艺术精神,对我们理解、认识被称为"开一代演剧新风的旗帜"的李少春之艺术观念以及"第三传统"之内涵,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野猪林》 意义 演变 人物形象塑造 “十七年” 李少春 自编自演 戏剧结构 

分 类 号:J05[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