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心涛[1] 赵黎丙[1] 闵新文[1] 陈娇[1] 郎明健[1]
机构地区:[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第19期2281-2284,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基 金:2009年湖北省科技厅课题(No.791)
摘 要: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介导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形成及机制。方法 2011年8月—2015年2月选择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诊治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病人7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2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判断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状况,同时进行血清CTGF含量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检测,分析血清CTGF含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中易损斑块检出率83.3%,对照组中易损斑块检出率为2.8%,两组间易损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CTGF含量分别为(189.24±45.33)ng/L和(15.45±2.89)ng/L,病例组CT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血清TNF-α、IL-6和IL-1β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斑块组血清CTGF含量(203.55±47.11)ng/L,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的(9.14±3.11)ng/L(t=65.584,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TGF含量与IMT呈正相关(r=0.692,P<0.05),也与血清TNF-α(r=0.322,P<0.05)、IL-6(r=0.422,P<0.05)和IL-1β(r=0.309,P<0.05)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CTGF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呈现高表达状态,且能有效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介导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形成。
关 键 词:动脉粥样硬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脑梗死 易损斑块 炎症因子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