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莱斯”是如何火起来的?——兼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文化政策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唐元超[1] 安然[2]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1 [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出  处:《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年第5期124-130,共7页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艾德莱斯"作为"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一步步由新疆"土花绸"最终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探究了"艾特莱斯""火"热背后的结构性根源,认为,一方面既体现了传统文化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冲击"之后的"回应",又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特殊规律:"艾德莱斯"因其古老而精湛的技术特性、鲜明的民族特性以及和华夏丝绸文化的接近性而获得了民族知识分子、地方政府和国家的共同推动。进言之,民族知识精英将其作为消解身份焦虑的文化标识,地方政府将其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文化资源,国家将其作为彰显多元一体的历史证据。文章最后探讨了中国民族文化政策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关 键 词:“艾德莱斯” 民族文化政策 民族认同 多元一体 

分 类 号:C950[社会学—民族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