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2]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1期200-206,共7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拓扑隐喻学理论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研究"(16BWW001);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项目(2016WZ02)阶段性成果
摘 要:如著名莎评家布雷德利所言,基督教预定论和自由意志之间的戏剧张力,是莎士比亚悲剧惯常涉及的主题。由于悲剧往往高度凝炼了作者对人生终极追求的严肃思考,论文从自由意志的恩赐、行使和判断三个维度重新审视莎士比亚悲剧的人物命运和主题,发现尽管莎士比亚是在英国国教背景下生活和创作的,他的悲剧里却在很大程度上投射出一种"反加尔文主义"倾向,具体表述为:神的意志和人的意志之间能够彼此调和;对于人而言,通向永生和获得救赎的道路同样既不简单也不明确;人不是因"正当"的善功得救,而是因神恩赐予的"正当"行使的信仰得救。诚然,莎士比亚在作品中时常也流露出一种对追求永生和无限的可能性的犹疑,人与自由意志之间依然存在一个未解的"哑谜",由此又会引发更多的对其宗教信仰的虔诚度的思考和争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