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作品数:13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莎士比亚字幕翻译英国国教配音意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外国语文》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代网络语言狂欢中的外语专业研究生母语意识:困境与应对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张雪梅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基建”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的母语意识形塑与强化研究,项目编号:223189;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世界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国际传播力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的中国语言文化意识与能力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WYZL2023CQ0004。
作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外语专业研究生是网络语言的积极引领者和重度使用者,他们的日常表达和学术生产场域被网络语言严重入侵,坚守和强化母语意识成为外语学界面临的一大困境。为助力“重视中外融通和重视博学教育”这两项...
关键词:网络语言 狂欢 外语专业研究生 母语意识 
“补偿”误判与“驱力”缺席——《亨利六世》戏剧独白的个体心理学阐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张雪梅 刘恩燕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中的教会政治书写”(2023WYZX02);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外语在线课程“莎士比亚戏剧”(2021-29-14)。
《亨利六世》(上、中、下)和《理查三世》共同构成莎士比亚第一历史四联剧。《亨利六世》共包括十四段沉思型戏剧独白,对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渲染气氛和烘托主题作用巨大,具有鲜明的莎士比亚戏剧风格。从现代个体心理学角度重新审视《...
关键词:补偿 驱力 《亨利六世》 戏剧独白 个体心理学 
视听翻译策略选择标准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年第11期30-33,共4页刘大燕 张雪梅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基建’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的母语意识形塑与强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视听翻译由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在选取翻译策略方面与传统书面翻译不同,其适用的翻译策略比较有限。该研究在梳理视听翻译适用策略的基础上,探究其策略选择的主要标准,即翻译模式、目标观众和源语文化、传播媒介、作品类型与内容等,根...
关键词:视听翻译 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 配音 
复调叙事与多元结构的现代杂糅——纳恩版《第十二夜》对莎士比亚原剧的电影改编被引量:1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56-164,共9页张雪梅 潘清文 
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外语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项目:《莎士比亚戏剧》(2021-29-14)。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不可分离,文字触碰人性与灵魂,光影呈现世间喧嚣与静默。“复调叙事”原是巴赫金用以分析小说的文学研究术语,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将其用于电影叙事学理论当中。英国导演崔佛·纳恩于1996...
关键词:崔佛·纳恩 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 复调叙事 多元结构 
全球视角下电影翻译模式选择策略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第29期166-169,共4页刘大燕 张雪梅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基建’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的母语意识形塑与强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电影翻译的两种主要模式为字幕翻译与配音。不同国家各有偏好,大致划分了以字幕翻译为主和以配音为主的区域。各国对电影翻译模式的选择除基于两种模式本身的特点外,更多源自较深层次的原因,而各国情况各异,决定因素多样。该文以全球视...
关键词:电影翻译 视听翻译 字幕翻译 配音 
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中的国学经典阅读退场:现状、反思与建议被引量:2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96-104,共9页张雪梅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173062)。
因其学科特殊性,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长期处于国学经典阅读退场的窘境。在国家大力弘扬民族自觉和提振民族自信的背景下,如此现状既不利于外语专业研究生融贯中西,汲取广博而扎实的人文常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目...
关键词:外语专业研究生 国学经典 退场 
字幕译者工作模式研究与角色定位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00-105,共6页刘大燕 张雪梅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中的基督徒国王群像研究”(20SKGH091)。
字幕翻译是视听翻译的主要模式之一,其工序复杂,参与人员多。字幕译者作为主创人员,工作模式有字幕制作人模式、字幕译者模式和功能整合模式。以全球视角,基于字幕翻译的特殊性,结合字幕翻译理论与行业实际,剖析这三种模式的分工区别、...
关键词:字幕翻译 时间轴 通用模板 
“属世的”与“属灵的”——“两个莎士比亚”的马克思主义神学阐释被引量:1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26-32,共7页张雪梅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中的基督徒国王群像研究”(20SKGH091);2021年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外语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项目“莎士比亚戏剧”(2021-29-14)。
“两个莎士比亚”即“属世的”莎士比亚和“属灵的”莎士比亚,分别代指剧作家的人文主义者定位和信徒身份;前者为人熟知,后者则暧昧未明。从马克思主义神学批判的视角,以“意志”和“信仰”为两大核心概念切入,梳理“两个莎士比亚”在...
关键词:属世的 属灵的 莎士比亚 马克思主义 神学 
奥古斯丁的“地上之城”在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中的构筑--以《约翰王》与《亨利八世》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1期162-166,共5页张雪梅 蒋茜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中的基督徒国王群像研究”(20SKGH091);2021年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外语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项目《莎士比亚戏剧》。
“地上之城”是奥古斯丁所提出的与“上帝之城”相对应的概念,初指罗马,后泛指人的城邦和国度。莎士比亚的十一部英国历史剧塑造了八位基督徒国王,其中约翰王和亨利八世都拥有大权独揽的雄心和气魄,也先后与罗马教廷发生冲突和决裂;然而...
关键词:奥古斯丁 地上之城 莎士比亚 英国历史剧 约翰王 亨利八世 
亨利六世与理查三世的基督教信仰反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96-103,共8页张雪梅 蒋茜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中的基督徒国王群像研究”(20SKGH091)。
亨利六世与理查三世是莎士比亚第一历史四联剧的两位主角。两位国王虽皆为言必称上帝的基督徒,却在信仰的实质上表现出鲜明反差:前者是“圣徒般的傻瓜”,后者则是“伪信徒”式的暴君。通过再现这一对基督徒国王的“属灵世界”,探讨他们...
关键词:莎士比亚 基督教信仰 亨利六世 理查三世 路德宗教义—加尔文主义 英国国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