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璇[1]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8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11期190-196,共7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ZZ001)
摘 要:理性政治被认为是现代政治的主要形态。自马基雅维利对政治与道德的区分,到以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的近代欧陆唯理主义建构起相应的哲学理论体系,再到康德发展出理性的政治法则,黑格尔将绝对理性精神运用于国家理论,继而由密尔从批判性的视角为之提供理论支持,现代理性政治形态得以奠定其政治哲学理论基础。作为启蒙之核心与共识的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获得生存与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然而,也正是在奉理性为至上权威的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理性精神面临被滥用的危险,从而使现代政治遭遇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难。理性政治所呈现出来的局限性在保守主义、施特劳斯学派与卢梭对它的批判中得以呈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