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血管成像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俊华[1] 陆小波[1] 

机构地区:[1]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500

出  处:《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31期54-55,共2页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摘  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40例,对其进行CT、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40例患者的CT和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检查结果显示,基底动脉A型24条、B型6条、C型6条、A型合并B型2条、无异常2条;椎动脉基底动脉A型41条、B型7条、C型9条、D型9条、A型合并B型6条、B型合并C型4条、无异常2条。结论:MRA检查能确认动脉供血不足类型,对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 键 词:磁共振动脉成像 诊断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分 类 号:R741[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45.2[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