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医文献杂志》2016年第5期20-20,共1页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摘 要:经络腧穴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名称多有变化。而每个名称的由来必有一定的依据。腧穴之“别名”并非为腧穴之“绰号”,而是在流传过程中的某一个时期中出现或公认的穴位名称,这种现象是由于时代原因导致的。据前人总结,穴位命名(主要指正名)方法包括写实法、比拟法、象形法、会意法等。相比之下,别名命名除包含以上规律外,具有更通俗易懂、更口语化,利于传播且与穴位主治关系更加紧密,更能够反映穴位的功能等特点。本文主要就“五输穴”别名的研究进行论述。总结《针灸大成》、《备急千金要方》、《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外台秘要》等对腧穴别名的记载,归纳整理出77个“五输穴”的别名。然而这些别名中也存在错写、误传、互用等问题,由以上原因得来不能看作腧穴的“别名”,而应该作为错误对待。
关 键 词:五输穴 名命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备急千金要方》 《针灸甲乙经》 经络腧穴 穴位名称 《针灸大成》
分 类 号:R224.2[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