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斜视矫正手术患者术后眼球屈光状态变化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石晶[1] 谭小波[1] 杨洁[1] 李娜[1] 陶相宜[1] 杨光[1] 

机构地区:[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

出  处:《山东医药》2016年第39期97-99,共3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承德市科技局项目(201121058)

摘  要:目的观察三种斜视矫正手术术后患者眼球屈光状态变化。方法斜视手术患者61例(91眼),其中行下斜肌后徙术8例(10眼,A组),行眼直肌后徙术31例(47眼,B组),行眼直肌后徙联合拮抗肌截除术22例(34眼,C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对三组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检查,记录手术前后各时间的柱镜屈光度和球镜屈光度。采用角膜地形图仪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记录距离角膜顶点3、5、7 mm处正交子午线角膜曲率值、散光值(dk值)及散光轴位。结果 B、C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柱镜屈光度升高,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术后3个月柱镜屈光度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C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球镜屈光度升高,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术后3个月球镜屈光度与术前1 d相比,P>0.05。B、C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散光值升高,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术后3个月时散光值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三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轴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距角膜顶点3mm、5 mm区角膜曲率均增高,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术后3个月距角膜顶点3 mm、5 mm区角膜曲率与术前1 d相比,P均>0.05。各组手术前后距角膜顶点7 mm区角膜曲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斜肌后徙术后患者眼球屈光状态无明显变化,而眼直肌后徙术和眼直肌后徙联合拮抗肌截除术后短期患者可出现眼球屈光度、散光值、角膜曲率升高,但在术后3个月时均可恢复正常。

关 键 词:斜视 斜视矫正手术 下斜肌后徙术 眼直肌后徙术 拮抗肌截除术 眼球屈光度 眼球散光值 眼球散光轴位 

分 类 号:R779.6[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