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秀华[1]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兰州学刊》2016年第11期93-98,共6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回归工程的人文本性--现代工程批判"(项目编号:14FZX026);2013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ZXB001);2012年度中共政法大学校级社科规划项目"生态危机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2ZFG71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在现象学的视野下,现代都市文明是由现代工程支撑的现代工业所成就的。现代工程、现代工业、现代都市的互动与合谋,把人类带到一去不复返的现代世界,孕育了现代工业主义和技治主义的意识形态,最终导致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技术的敞开与遮蔽的冲突、秩序寻求与失序的变奏等都市的现代性悖论。人类如何走出当下面临的生存困境,仅仅批判技术异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始源性地反思和追问导致技术异化的工程异化。考虑到,工业是工程的集聚,工程形态的演化与工业革命发生的一致性,基于互联网(Internet)、物联网(Io T)、信息物理系统(CPS)等核心技术的"工业4.0"的到来必将呼唤"工程4.0"的出场。实际上,也只有把握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深刻理解这一工业革命自身开显的伦理维度,努力型塑伦理优先的"自在自为"的"工程4.0",并不断超越单纯效率效益优先的"工程3.0",依循工程与伦理的互动、互释与互镜关系,处境化地构建当代工程伦理形态学和工程伦理体系,完善工程伦理实践的可能路径,让工程回归其人文本性——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以期探索拯救现代性的可能性,并重塑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新都市文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25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