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和旅外:从“三史”看华文文学和中华文化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万华[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149-157,共9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号14ZDBO8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项目号11AZD06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华文文学"是一个现代概念,它产生于近百余年来华人多向流动、迁徙而形成的移民文化中,"台湾文学史"、"香港澳门文学史"和"海外华文文学史"的"三史"覆盖了华文文学的全部时空。"旅外"和"在地"是华文文学两种基本形态,两者之间包括转化在内的变动往往成为各地华文文学形成自身传统以丰富中华文化的过程。华文文学的"本土"既是历史传统,也是现实情境,它抵抗外来殖民性文化,但也开放于"旅外"向"在地"的转化,促成"在地"的多元性;有了"本土性"的丰富,才有中华文化的丰厚。"灵根自植"的中华性成为一种不断展开中的开放的生命进程,中华性的变迁开掘了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多种可能性。非汉语的在地性和汉语的旅外性对话。

关 键 词:台湾文学 香港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在地 旅外 中华文化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