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陕庆[1]
机构地区:[1]宁波大学中文系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16年第4期90-100,共11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摘 要:辛亥革命前几年间,章太炎在应对以"言文一致"为主张的语言文字论战中,以及思想界多种探讨何谓"中国"的背景下,展开了以语言文字为基石的国学研究。他将文字的创制与制度的创制相对应,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在文字的创制之中,文字孳乳的枢纽便是追溯古代政治制度的必要途径。章太炎对传统小学进行了创造性整合,强调转注、假借是位于源头之处的"造字法",在纵向上保证了源流互质的方法和途径;章太炎认为转注是方言之间以及方言与雅言之间的联系规律,在横向上将各地方言和雅言统合于一套语言文字系统;方言即是古语的判断,则沟通了历史与地域之间的动态关系。章太炎的语言文字学承前启后,成为他讨论何谓"中国"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来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