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镜”意象谈《俄罗斯美女》中伊琳娜悲剧的必然性和普世价值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影[1] 

机构地区:[1]黑龙江大学

出  处:《俄语学习》2016年第6期55-59,共5页Russian Learning

基  金:黑龙江大学校级项目YJSCX2016-005HLJU<伊凡.布宁小说创作的时间美学>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俄罗斯当代作家维克多·叶罗菲耶夫的长篇小说《俄罗斯美女》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后现代作品,但女主人公伊琳娜的自戕悲剧并非一场解构狂欢,而是对古希腊神话中那喀索斯之死的复现,两者间的媒介是镜。借助拉康的镜像理论,我们整理出镜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个体"自我"确立阶段的关键作用,那喀索斯之死也因而被升格为人类自我认知困境的高度,并具有了必然性色彩;而伊琳娜对"镜花水月"的再次误认则成为其悲剧命运的第二阶段,也是人类自我认知困境的艺术性开拓,这部典型后现代作品也因此呈现出"非典型"的宏大叙事图景。

关 键 词:拉康 那喀索斯 俄罗斯美女 镜像 

分 类 号:I512.074[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