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肖剑[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学评论》2016年第6期50-58,共9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教育部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塞涅卡《道德书简》研究”(项目号:11YJCZH196)成果
摘 要:胡适素来将自己倡导的新文学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随着近年来学界对新文学与新文化运动的重新定位,一些学者质疑欧洲文艺复兴与这场民族文化运动的比附关系。有学者认为,胡适的新文学理论不过是在误读欧洲文艺复兴史及俗语发展史基础上的向壁虚构。然而,从胡适《留学日记》及一些英文著述来看,胡适对西方古典语言颇为熟稔,对欧洲文艺复兴史也有相当程度的把握。从但丁《论俗语》与胡适"白话文运动"相似的政治背景与政治诉求可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确乎成为支撑胡适文学革新信念的文化"潜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4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