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剑

作品数:14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奥古斯丁修辞学《忏悔录》白话文运动异彩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宗教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伊拉斯谟《论丰赡》与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的修辞技艺
《文艺研究》2024年第10期115-128,共14页肖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古罗马书信体文学研究”(批准号:21BWW009)成果。
以伊拉斯谟为代表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推进了诗学与修辞学领域的复兴。伊拉斯谟的《论丰赡》是16世纪在欧洲具有重大影响的修辞学教科书,传入英国后成为文法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的罗马剧《裘力斯·凯撒》,既得益于人文主...
关键词:《裘力斯·凯撒》 伊拉斯谟 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者 罗马剧 莎士比亚 修辞学 16世纪 
“有”与“没有”之间——解读《李尔王》的存在哲学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章乔毓 肖剑(指导) 
“Nothing can come of nothing”作为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深刻地绘就了早期李尔的精神底色。“无中不能生有”这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自从被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后,便为后世的西方哲学家所普遍讨论。在《李尔王...
关键词:《李尔王》 存在哲学 人的自我发现  自然 
马丁·路德的"两个国度"学说与其圣经诠释
《圣经文学研究》2021年第2期26-54,共29页肖剑 
马丁·路德"两个国度"学说的提出与他对圣经的研读密不可分."两个国度"学说的经文来源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新约》中的保罗书信为此学说提供了思想来源;《创世记》提供了阐发该学说的具体例证;《诗篇》和《雅歌》注释则是对此学说的...
关键词:马丁·路德 "两个国度" 圣经 
奥古斯丁《忏悔录》与古典修辞学被引量:1
《国外文学》2021年第4期62-71,155,共11页肖剑 
作者主持的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罗马书信体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1BWW009)的阶段性成果。
奥古斯丁融合西塞罗的哲学修辞、罗马第二智术师派的智术修辞与技术修辞以及早期基督教的布道传统,进一步发展基督教修辞学。笔者将分析奥古斯丁在其代表作《忏悔录》中对重要修辞理论的具体运用,并揭示奥古斯丁对相关古典修辞学的承继...
关键词:奥古斯丁 《忏悔录》 修辞学 西塞罗 第二智术师派 
作为修辞之艺的《忏悔录》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38-44,共7页肖剑 
部分学者认为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修辞之恶”的攻讦隐含着对整个西方古典修辞学传统的否定。但通过分析《忏悔录》对维吉尔多处诗行的化用,以及奥古斯丁对表达风格(elocutio)、典型例证(exempla)、布局谋篇(dispositio)等古典...
关键词:奥古斯丁 《忏悔录》 修辞学 维吉尔 
熔式经诰与自铸伟辞--但丁在《神曲》第一歌中的文体创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21-133,共13页肖剑 
西方古典时期的文论一直恪守文体高低有别、不可逾界的原则。及至中世纪,由于受到《圣经》文体风格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学开始出现文体逾界的现象。作为中世纪晚期的代表作家,但丁有意违背等级森严的古典文体规则,以"喜剧"这一古典时期...
关键词:但丁 《神曲》 文体革新 
世俗与神圣——《麦克白》剧中的时间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53-63,共11页肖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道德训喻的文学修辞--塞涅卡<道德书简>研究"(11YJCZH196)
自柯勒律治开始,莎士比亚《麦克白》一剧即被阐释者认为极富形而上学意味。传统的阐释通常将该剧目为善与恶的斗争。《麦克白》剧中频繁出现的时间意象亦折射莎士比亚所处文艺复兴晚期欧洲人之时间观——中世纪"神圣时间"与现代"世俗时...
关键词:《麦克白》 时间 诗之正义 
“中国文艺复兴”晶石上的西方异彩——胡适“白话文运动”与但丁《论俗语》之相似鹄的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6年第6期50-58,共9页肖剑 
教育部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塞涅卡《道德书简》研究”(项目号:11YJCZH196)成果
胡适素来将自己倡导的新文学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随着近年来学界对新文学与新文化运动的重新定位,一些学者质疑欧洲文艺复兴与这场民族文化运动的比附关系。有学者认为,胡适的新文学理论不过是在误读欧洲文艺复兴史及俗语发展...
关键词:胡适 但丁 白话文运动 《论俗语》 
保罗生死观中的古典元素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5年第4期219-224,共6页肖剑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道德训喻的文学修辞--塞涅卡<道德书简>研究"(项目号:11YJCZH196);2012年中山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达道纪言>的话语策略与斯多亚伦理思想之东渐"(项目号:1209161)阶段性成果
本文围绕保罗《腓立比书》中困扰历代释经者的一句话"死了就有益处",试图从古典修辞学、古典文学与古典哲学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释,从而展现早期基督教复杂的思想来源。在其中重点关注罗马斯多亚哲学对保罗的影响,通过考察二者对待生死...
关键词:保罗 腓立比书 自杀 斯多亚哲学 
安徒生的“爱欲”与“孩子气”——读张慧敏《想象与叙事》第一章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年第4期9-11,20,共4页肖剑 
2011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道德训喻的文学修辞--塞涅卡<道德书简>研究"(项目编号:11YJCZH196);2012年中山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达道纪言>的话语策略与斯多亚伦理思想之东渐"(项目编号:1209161)
本文关注张慧敏在《想像与叙事》第一章涉及的两个重要问题——安徒生的"孩子气"与"爱情"。张慧敏试图为安徒生的"孩子气"辩护,同时澄清学界长期以来对安徒生"爱情"的误读。这两个问题一体两面,实则关涉"想像"与"虚构"在人类生活中的重...
关键词:安徒生 孩子气 爱情 虚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