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闫作雷[1]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79-86,共8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对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研究者普遍只关注发表于"新时期"初期的前四篇,而腰斩创作于1990年代初的后三篇,其解读也多集中在启蒙与国民性批判这一点上。本文历史化重读"陈奂生系列",指出前四篇与后三篇截然不同的关注点及其原因。前四篇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剖析自我和农民的历史命运,顺便搭上了新启蒙话语的顺风车;后三篇则通过陈奂生包产之后的八年生活呈现小生产者在"新时期"的最终命运,苏南农村的新发展、新问题成为作者的关切所在。农村的现实变化超越了静止的国民性批判,使高晓声无意中回归了政治经济学。前四篇与后三篇蕴含的丰富社会史信息,为重读高晓声及探视时代转型提供了新视角。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