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平[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艺研究》2016年第12期17-26,共10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期文学之发生"(批准号:13YJC751016)成果
摘 要:本文从1977年"共同美"的提出与讨论入手,借助相关史料还原"共同美"这种美学主张的由来,分析其文化政治内涵。和20世纪50到70年代的"阶级美/阶级性"相比,"共同美"讨论给出了一组替代性的范畴"共同美/普遍人性",这组范畴成为"新时期"文学奠基性的美学观与人性观。从"阶级美"到"共同美",美学的和解构建着阶级的和解,这体现在王润滋表现"大和解"的小说《内当家》中。然而如何处理新的社会差别,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内在矛盾,《内当家》续篇《内当家之死》已然呈现了这一内部危机。此外,在张一弓的小说《黑娃照相》中,以"共同美"为基点的美学,逐渐呈现出新的"美"的差别。在这个意义上,"美学"或者说对于"美"的阐释机制,并不仅仅是学科意义上的,而是参与到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询唤之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