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41 [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湖北武汉430071
出 处:《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年第11期206-209,共4页
基 金:云南省交通科技项目(云交科2011(LH)12-a)(云交科2014(A)01)
摘 要:当前隧道式锚碇的安全监测多借用桥隧安全监测的经验,没有体现出隧道式锚碇的承载机制和破坏特征,针对性不强。本文在分析隧道式锚碇系统不同部分和附属结构功能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施工环节的特点及其潜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监控措施;根据现场缩尺试验、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试验,发现当前悬索桥隧道式锚碇设计借用桩和锚索的接触面摩擦效应估算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偏差较大,没有体现隧道锚的结构效应,没有反映锚岩系统联合承载的夹持效应和初期锚岩界面摩擦受力到中后期锚岩联合系统抗剪切受力模式的转变。针对隧道式锚碇系统不同部位的受力和变形破坏模式,在分析不同部位不同监测手段和安全监控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隧道式锚碇的分类监测标准,明确了监测目标和采用合理高效的监测手段,可以保证隧道式锚碇系统的中长期安全。同时建议将长期监测项目纳入桥梁健康诊断和后期养护工作,该项工作可弥补当前桥梁健康诊断重桥不重地基的不足。
分 类 号:U44[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