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语芋头话的昵称变调研究  

On the Tone Sandhi among Affective Forms of Kinship Terms in Yutou Kam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通银[1,2,3,4]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9 [2]江苏师范大学国际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3]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江苏徐州221009 [4]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徐州221009

出  处:《语言科学》2016年第6期655-661,共7页Linguistic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侗族大歌和侗族语言结构关系研究"(11AAY00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996);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资助项目(PAPD);江苏高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第四期"333"人才工程;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汉语和侗台语若干语法范畴形式与功能研究"的支持

摘  要:表昵称时,侗语芋头话的部分亲属称谓词存在有规律的变调,包括统一变成阴类送气调1’-35,部分称谓词还伴随有主要短元音变长的现象,或者仅复制称谓词的韵母,同时声调变为阴类送气调1’-35。本文描述此一现象的音系学特征,并试图探究其在构词和语义方面的特殊功能,解释其可能来源和形成演变机制,认为其与侗台语民族盛行的从孩称和强化高调有直接关联。Kam (Dong) affective forms of its kinship terms are generated by tone sandhi, i. e. , switching to the high rising aspirated 1 ' -35, with co-occurring nuclear vowel shifting at times ; or by adding one syllable through copying the rhyme of the kinship term with the same tone 1 ' -35.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h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enomenon; explores the related word forming and meaning changes, and attributes the origin to diminutive expression and teknonymy.

关 键 词:侗语 昵称 变调 儿语 从孩称 小称 

分 类 号:H272[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